河北新聞網——《【遇見“掌門人”】滄州四星玻璃王煥一:二十八年堅守 助力藥包材產業“提檔升級”》 |
發表日期:2020-6-9 出處/作者:河北新聞網 有11245位讀者讀過此文
|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類抗疫藥品需求急速增長,盛裝注射劑所用的藥用玻璃瓶出現供不應求。 作為全國最大的藥用中性硼硅玻璃生產企業,滄州四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在原材料、物流等生產成本大幅提升的情況下,毅然做出了“不停工、不漲價”的承諾。 近五個月的不懈奮斗,600名員工的日夜堅守,累計生產5.85億支藥用管制注射劑玻璃瓶,保障300余家藥企需求...... 在這次疫情大考中,滄州四星玻璃董事長王煥一帶領他的團隊,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民族醫藥包裝企業的職責與擔當。 負重拼搏 成就玻璃界“黑馬” 初夏時節,筆者來到滄州四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只見整潔有序的廠區內,各生產線都在繁忙運轉。 滄州四星玻璃主導產品“藥用一級耐水5.0中性硼硅玻璃”,是多種疫情防控用抗病毒藥品、抗菌消炎藥品、消毒感控藥品等防控藥品的包裝材料。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四星玻璃始終堅持“不提價,不停工,保證產品質量、保證公益為上”的原則,確保防控藥品生產企業藥用玻璃包裝的供應。 而做出“兩不兩保”決定的,正是四星玻璃“掌門人”、董事長王煥一。 “越是關鍵時刻,就越要講擔當!”王煥一說,作為藥包材企業,在特殊時期,更應盡一切努力,為病人用藥安全提供保障。 為病人用藥安全提供保障——這,也是王煥一的創業初衷。
2019年6月11日,滄州四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煥一在創新生物醫藥投融資論壇作主題分享。 滄州四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供圖 時間回到1992年。 “當時,我國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剛剛起步,市場藥用玻璃包裝供應一度緊張。在哈藥集團的提示下,我跟人合資創辦了‘前侯玻璃包裝材料廠’,開始藥用玻璃包裝的生產。” 開拓殊不易,創業有時艱。真正進入這個行業,王煥一才知道困難遠比想象的大。 由于不懂技術,再加上缺少經驗,材料廠生產第一年就嚴重虧損。合伙人紛紛提出撤資,王煥一就按原值把企業承擔下來,并高薪聘請來兩位技術人員,自己也整天圍著設備轉、拿著說明書看、抱著專業書啃。慢慢地,他從“門外漢”變成了“行家里手”,企業效益也逐漸好起來。 三年后,王煥一迎來創業路上的第一個轉折點。 “為了擴大市場,我們聯系到哈爾濱中藥二廠。當時他們使用的口服液瓶都是手工制作的,機器設備生產不出來。他們說,只要我們用機器能做出那種瓶型,就用我們的產品。” 但王煥一的工廠并沒有適合的技術和產品。 “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他咬著牙關接了這一單,一是自己有背水一戰的信心;二是因為這個也是一個打出名氣的機會。 一次次調試,一車車報廢的碎玻璃,經過40多天的反復研究,終于由生產不了,到一個班能生產幾十支,幾百支,幾千支……王煥一和他的團隊實現了該類玻璃瓶機器設備的規模化生產,他也掙到創業路上的第一桶金。該產品還獲得全國85包裝成果銀獎。 “人都是這樣,沒有逼到份上,誰都不知道自己的潛力有多大。當你堅持到不能再堅持,執著到不能再執著的時候,事情也就成了。” 就是在這種不斷的堅持下,王煥一的企業越做越大,1999發展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管制藥用玻璃生產企業,并正式更名為滄州四星玻璃有限公司。2016年改制,更名為滄州四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從無到有 突破“卡脖子”技術 “它是中國藥用玻璃包裝材料專業制造商,以自主研發國際上最先進的中性硼硅玻璃管特色產品從容地奠定了國內絕對領先的地位;它是藥用玻璃包材領域的民族企業,憑借中性硼硅玻璃打破了完全依靠進口的困局,建立了藥用玻璃的國際新秩序,為中國制造贏得了世界美譽。” 這是“2019年度中國醫藥新銳榜”評選組委會對滄州四星玻璃的評價。 滄州四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煥一談中性硼硅玻璃“出爐”經過。 中性硼硅玻璃也稱“5.0玻璃”,相對于鈉鈣玻璃、低硼硅玻璃,中性硼硅玻璃是更加適合藥品使用的藥用玻璃包材。 多年來,由于我國缺少相關技術,藥用中性硼硅玻璃被少數國外企業壟斷,市場供應緊張、價格持續上漲。 王煥一永遠忘不了那一幕:2005 年11月,中國醫藥包裝協會秘書長組織幾家進口藥用中性硼硅玻璃管的國內玻璃包裝企業到青島與德國公司談判,打算集體采購,以量換價。可對方態度十分傲慢,價格一分不降,還要提前6個月付款。 “外商知道,中國沒有廠家能生產這種玻管,想用只能進口。他們輕蔑地說,不然你們上吧。我拍案而起,走吧,我們自己長本事,自己做!”王煥一下定決心,要造出中國自己的高性能、高品質中性硼硅玻璃,不能再讓人“卡脖子”。 回到滄州,王煥一就開始籌措資金,去北京拜訪國內頂級窯爐專家、電化學專家,談想法,表決心,最終確定采用全電熔維洛法技術生產中性硼硅玻璃管。 2006年3月份,他投入全部積蓄開始建設電窯爐,同年年底點“火”投產。 半年后,資金基本“燒”光了,產品卻沒有生產出來。別人的冷嘲熱諷,王煥一可以不在乎,可是需要繼續投入的資金怎么辦?他一邊四處籌款,一邊和妻子商量,抵押當時家里唯一的住房。 “我把公司所有事務交給別人處理,自己守著窯爐,帶著專家、技術團隊在配方、制造工藝上繼續試驗。” 這一守就是兩年多。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七百多個日夜的錘煉與淬火,2008年5月1日,終于傳出好消息——“中性硼硅玻璃管,做成了!”
圖為滄州四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安瓿產品。 滄州四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供圖
三年時間投入8000多萬元,滄州四星玻璃終于實現了中性硼硅玻璃管的穩定量產,公司也成為全球第四、國內首家掌握批量生產藥用中性硼硅玻璃技術的企業。 王煥一把這天當成新的起點。 十幾年來,在他的帶領下滄州四星玻璃不斷進行生產技術改進,提升中性硼硅玻璃管工藝水平,使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轉變成了節能環保的產業,并在行業內率先實現了智能化制造。 國家發改委先后為四星玻璃投資1億多元,在滄州立項建設年產十萬噸中性硼硅玻璃的生產基地,基地投產后,可滿足200億支2ml生物疫苗用玻璃瓶的需求。 政策的鼓勵,企業多年的堅守和付出,使國產中性硼硅玻璃一步步走出荊棘。作為這段艱苦歲月的見證者,王煥一這樣總結:“就是靠著那么一顆混雜著不解與不甘的‘中國心’,才會一路堅持下來。” 乘勢而上 助力藥包材產業“提檔升級” 篳路藍縷啟山林,櫛風沐雨砥礪行。在發展自身的同時,滄州四星玻璃也在積極推動藥包材行業“提檔升級”。據了解,其主持、參與制定行業標準9項;獲省、市級科技成果獎10項,專利獎5項,各類專利共計57個。 “隨著仿制藥一致性評價、藥品集中采購等新政頻發,整個醫藥行業加速整合,加之包裝材料審評不斷趨嚴,使得制劑企業對于藥包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王煥一介紹:“我們只有不斷提高產品技術含量,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標準,才能順應國內外市場變化。” 滄縣藥包材產業起步于上世紀60年代,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成為滄縣的支柱產業。截至目前,滄縣共有藥包材生產企業1000余家。 為促進藥包材企業抱團發展,2018年6月,滄州市藥包材商會成立,王煥一當選為商會會長。 “滄州市藥包材商會為藥包材企業搭建了一個聯誼交流的有效載體,助力內部信息互通互用。”王煥一介紹,商會每年組織與藥包材工作相關的質保和采購人員培訓,引導藥包材行業有序發展。通過去其它省市考察學習,加強與藥包材行業之間交流,推進滄縣藥包材企業向規模化、標準化、高端化、品牌化發展。 而隨著藥包材行業不斷規范化發展,藥包材相關的檢測市場也迎來發展藍海。 “我們正在籌劃成立包材化驗室,引進醫藥包裝材料檢測設備,為制藥企業進行藥物相溶性試驗,給制藥企業使用包材提供指導,幫助其完善質量控制體系。”王煥一介紹,化驗室建成后,可以為制藥企業提供從外包到內包的“一站式”服務,實現產業鏈延伸。 “新冠肺炎疫情給藥包材產業帶來一定影響,但同時也帶給藥包材市場更多的機遇。我們會繼續秉承創新發展理念,積極推動醫藥包裝材料產業提檔升級,為不斷提升我國藥品質量提供堅實保障。” 查看詳情:http://jingji.hebnews.cn/2020-06/05/content_7887304.htm |